台灣進入排碳有價時代!
台灣將進入排碳有價時代!立法院自5月起著手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修法草案審查,除納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外,也將分階段由大到小徵收碳費,預計2025年起實施。
碳費是什麼?為什麼要徵收碳費?
淨零碳排(Net zero emission)是世界趨勢,各國利用碳權(Carbon credit)、碳稅(Carbon tax)、碳交易(Cap and trade)等手段達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。
台灣訂定2050年淨零排放,立法院於2023年1月10日三讀通過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(下稱氣候法),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,並正式啟動碳費徵收機制。
碳費、碳稅、碳權 分別是什麼?
如果用最簡單的方式給碳權、碳費、碳稅3個名詞一個快速上手的記憶方式,分別是:你能排多少碳(碳權)、 排多少碳就要收多少錢(碳費),以及台灣目前沒有的 碳稅。
碳權、碳費、碳稅 差異一覽 | |||
碳權 | 碳費 | 碳稅 (台灣尚無) | |
定義 | 排碳的權利 通常以一公噸二氧化碳碳排量為計算單位 |
根據企業製造的碳排放量繳交費用 | 政府依據二氧化碳排放量決定固定稅額 |
用途 | 企業購買碳權來符合碳中和要求, 或出售多餘碳權獲利 |
碳費收入用於溫室氣體減量工作、發展低碳技術等 | 作為整體財政收入,用於各項政府支出,包括低碳基礎建設等 |
徵收機關 | "強制性碳權"由政府核發 "自願性碳權"由企業購買 |
環保署 | 財政部 |
碳交易:當企業評估減碳成本與市場碳價後,向其他企業買賣碳權,即為碳交易。為搭配國內碳費徵收機制,有關企業碳權交易媒合的「臺灣碳權交易所」已於2023年8月揭牌,未來將負責國內外的碳權交易買賣及碳諮詢業務。
碳費和碳稅有什麼不同?
國際上,碳稅(Carbon Tax)主要由財政部徵收,用途更加廣泛;而台灣的碳費制度,主要是將碳費當作經濟誘因,且由環保署徵收,以專款專用的方式使用在環境行動上,不過兩者本質上都是政府要求企業減排的方式。簡單來說,碳稅與碳費的差異在於徵收的主管機關不同。
碳費收費辦法草案出爐!哪些企業要被開徵碳費?
根據碳費收費辦法草案,首批碳費徵收對象為年排碳量超過2.5萬公噸業者,包含電力業、鋼鐵業、煉油業、水泥業、半導體業、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、石化業等。
根據環境部最新公告2022年碳盤查登錄資料,約有512家完成盤查,最可能是首波被課徵碳費對象。 不過,實際情況仍要以2024年排碳量為課徵基準。
以加總直接、間接排碳,並將同公司、不同廠合併計算,2022年度前十大排碳大戶依序為台電、台塑化、中鋼、台積電、麥寮汽電、中龍鋼鐵、台化、台塑、和平電廠及台灣中油。
碳費收費辦法
碳費計算:碳費 = 收費排放量 × 徵收費率
繳費時程:自費率公告生效次年起,於每年5月底前,將前一年度全年排放量,依公告費率繳費。
碳費可以扣減嗎?減量額度怎麼申請?
碳費徵收對象因轉換低碳燃料、採行負排放技術、提升能源效率、使用再生能源或製程改善等措施,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並達指定目標者,得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申請核定優惠費率,並於每年4月30日前提交前一年度執行進度報告送環境部審核,並規定限期改善、廢止之情形。經查核且未達指定目標之年度改為一般費率。
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規範重點
以2030年為目標年,二種指定削減率適用不同優惠費率:
行業別指定削減率:以110年為基準年,此目標參酌國際間科學基礎減量目標(SBT)訂定,適用優惠費率A。
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:以107~111年為基準年,考量各排放源排放型式,包括燃料種類、製程、電力使用等訂定減量目標,適用優惠費率B。
如果沒繳碳費會怎樣?追補繳規定是什麼?
若企業未繳納碳費,一旦查核發現,期限90天內繳納。若不繳清碳費,企業將無法使用減量額度的機制。
減碳如今不再是道德訴求,碳定價凸顯了碳排放所隱含的社會成本,透過提高排碳成本,達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。
(延伸瞭解)碳費徵收相關機制
參考及整理資料來源: 環境部新聞專區